雲林縣 西濱商務汽車旅館

該汽車旅館經摩鐵網詢問己停止營業

西濱商務汽車旅館

摩鐵簡介    摩鐵景點   摩鐵心得    摩鐵QA    TWMOTEL(汽車旅館)  

 

摩鐵景點

麥寮拱範宮
拱範宮崇祀開山媽祖之始,始於明末清初時期,漢民族移民開拓台灣島,隨著閩粵移民至台。故於公元一六八五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同樣的時空背景由湄洲純真老禪師,佩奉湄洲廟(原朝天閣,於康熙二十二年更為正殿)之正六媽神像,自海豐港(即現今「六輕港」)附近登陸到臺,恭祀於故「海豐港街」。聖母威靈顯赫,百禱百應,普受崇敬,經地方善信虔誠叩求聖母金身留臺永祀,逐發起建廟並新塑諸神像以便崇祀,廟名「拱範宮」意求「拱衛範圍之生靈平安永康」。迨至乾隆年間,新虎尾溪洪水成災,分三大支流沖入海豐港,港口埋沒,居民流離,旋奉聖母指示,於公元一七四二年乾隆七年壬戍,神人一志,鶯遷於現處,清代方志對拱範宮的記載,以(雲林縣采訪冊)為先。
麥寮鎮南宮
帝爺公由來,緣起三百年前林註老先生從唐山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大陸武當山組廟迎駕家中供奉,嗣後,林家子孫從福建省晉安縣後安庄遷居台灣,定居在今日台灣省雲林縣麥寮鄉林註老先生家中供奉膜拜。
北極玄天上帝到台灣後,至日據時代,在日本人高壓統治下,全省百姓所供奉神尊者需要有寺廟才能膜拜,否則沒收所有神尊並予毀壞,只准許供奉於大廟之神尊才可朝拜,當時,林註老先生將北極玄天上帝神尊移請到媽祖廟(現在的拱範宮)寄放在後殿,此神尊就是現在我們所供奉的北極玄天上帝,才能逃過這場災難。直到台灣光復(昭和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林註老先生從媽祖廟請回北極玄天上帝於家中供拜,到了民國四十年玄天上帝大顯神威濟世救人,當時百姓在生活上非常困苦,在醫學落後之情形下,大部份鄉民有仰賴神明之保佑,既不花錢、又有靈效,村民遇有不能解決之難事也,玄天上帝其救世佑民,神威顯赫。
當時,請教神明顯靈之方法用擲筊,只要玄天上帝隱準其爐丹或小符就能醫病,有了手轎後更加方便,每天求神排解難題者不計其數,起初手轎由林註先生為正乩生、副乩生為許富先生、筆生為林德道長擔任,北極玄天上帝後來顯靈要普渡眾生為更多的鄉民醫治疑難雜症,排解困苦。
麥寮台塑六輕
台塑企業鑑於台灣石化基本原料長期以來嚴重供應不足,導致石化業中下游的發展受到限制,為紓解原料短缺之困境,乃於1973年開始,多次向政府提出興建輕油裂解廠的計畫,但是都遭到否決,最後才在1986年獲核准興建,也才有今日的六輕計劃。
計劃獲准後,首要面對的是廠址的選擇。首先選擇利用宜蘭利澤280公頃土地,後因遭遇無理的環保抗爭,乃於1988年轉至桃園觀音,但也是由於類似原因而宣佈放棄。後來也評估過嘉義鰲鼓、雲林台西等地,但都不適合,幾經波折一直無法定案,最後才在1991年選定於雲林縣麥寮鄉,開始著手填海造陸及建廠計劃。
六輕計劃開發的麥寮區及海豐區,位於雲林縣最北端濁水溪出海口,南北長約8公里,沿海岸線向外延伸4公里多之外海地帶。絕大部分的土地平時均位於海平面以下,必須大舉進行 填海造陸工程,以及地質改良鞏固基地後,才能作為建廠之用,開發造地的面積約2,255公頃 ,並且與沿海魚塭留有海水道隔離。
填海造陸是先用沉箱塊石或其他材料在海中構築一道圍堤,將預訂建廠的海面圍起來,然後以抽砂船在政府核定的海域中抽取海砂,填入圍提內,以創造出新生地。
麥寮鄉位於俗稱「風頭水尾」之地,不但對外交通不便,且一年中有半年的強烈東北季風,天候狀況十分惡劣, 六輕計劃一切皆從零開始,真可謂滄海變桑田之浩大工程。
六輕計劃內包括年煉原油2,500萬公噸的煉油廠、年產乙烯293.5萬公噸輕油裂解廠及其相關石化工廠、重機械廠、汽電廠及麥寮工業港等;此外,鑑於台灣電力嚴重缺乏,對於民生與工商發展影響至鉅,因此決定設立基載燃煤火力發電廠,發電後全量併入台電供電系統,以協助紓解台灣電力供應不足之困境。
目前六輕計劃一至四期總共投資金額約新台幣5,744億元(含工業港、發電廠),共興建61座工廠, 已全部完工投產。
六輕計劃完工後,台灣乙烯自給率可由1994年的38%提高至2009年已逾90%,2009年產值已達1兆1,392億元,佔當年度GDP之9%,每年替代進口值約640億元,並帶動中下游相關工業發展,增加產值二兆元及增加政府稅收400億元以上。
六輕計劃在整體規劃上,不但藉由發電廠、工業港,以及一系列相關設施的配合,做到有效降低營運成本,各項石化原料上下關聯,就近輸送,可以節省運輸成本,而且料源穩定,充分發揮了上下游垂直整合的效益,因此也具備良好的國際競爭力。

五條港安西府
位於雲林縣台西鄉五港村內的安西府,距今己有將近二百年的歷史,在近幾年重修整建而為今日的面貌。廟前的一對大旗竿,自道光30年(西元1850年)起矗立至今,從地面起有六丈餘高,是安西府一對頂天立地的大標柱。在海內外擁有三千多處分靈廟壇,是道教知名朝謁聖地。相傳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五條港海邊漂來張李莫千歲的神像和牌位,漁民搭草棚奉祀,因神威顯赫,香火鼎盛,在嘉慶十一年(1806)信徒於現址建廟。
由於張、李、莫府千歲誕辰,從農曆四月到六月不等,因日期前後相距不遠,因此廟方訂六月初十日為安西府廟宇統一祭典日,每年此時,各地信徒和進香團紛紛前來,每每將附近道路擠得水泄不通;安西府曾在五○年代祭典期間,最高曾創下單日香客百萬的紀錄,是台灣十大道教朝謁中心之一,也是台西人精神寄託之所在。
馬鳴山鎮安宮
馬鳴山之原名稱為馬龍山,始於三百餘年前明乏天啟六年〈西元一六二五年〉由陳姓始祖「帝老」率偕鄉族數戶自大陸閩省迫州府城渡台謀生擇居結成村落,當時馬龍山為一平原地區,樹木蓊蔚,居民務農維生,風俗淳樸,孝弟力田,生活得漸改善,因此居民日增至今約一百餘戶。
按馬龍山古代住戶疏散,分為頂下馬龍山,菜園后等,合稱馬龍山,蓋菜園后北方有馬鞍崙,下馬龍山有翻龍崙,其間沙坵起伏連接,是時堪輿家美其名曰「龍馬相會」尹之形成其名,遂稱馬龍山,稚馬鳴山之稱係日據時代統劃行政時錯聽其名,但今仍是其稱,當民國卅四年歲次乙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光復歸屬中華民國版圖時,村民擬欲建議英明政府正其原名為馬龍山,然考其「馬鳴」二字竟與古代佛教發源第六世祖「馬鳴菩薩」同登其號,意義甚屬神祕,故現在仍稱為馬鳴山也。
敬按五年千歲之尊稱自古以來僅尊稱其冠姓,而不表期名號者,曾據古代傳稱五年千歲貴為天神降臨,故不敢表其名號耳。但道藏經中,雖有明載千歲法號因聖意未諾,仍不敢擅行公表,嗣後對千歲靈蹟,經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劉研究員遍搜全省各地所供奉各尊王爺作全面研究結果:「王爺尊稱雖多,均屬天神者眾〈如以民族英雄受天命盪神及民間造王船例行崇拜,鎮壓邪魔並彫刻地方神眾等〉凡此漂渺氤氳,均與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同屬淵源應無疑義」。
 

摩鐵科技   摩鐵部落格   廣告刊登   版權所有 嚴禁轉載   © 2004-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2024-05-11):    昨日:    總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