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林家花園,與台北縣板橋的林家花園是台灣舊式邸宅的兩大典型,霧峰宮保第位於民生路二十 四號,建於清朝同治年間,佔地三甲餘。而萊園是由林文察從弟林文欽所建,林文察受封為太子少保, 福建水陸提督。其宅第分為「下厝」、「頂厝」及萊園三部份。下厝所建年代較早,現由林家的後裔居 住,由於公宅之故,以致顯得有點支離破碎,但幸未破壞,大致保持了原樣,惟下厝部份走廊畫樑已倒 塌,有待整修,在下厝後面山丘,光緒十九年(西元一八九三年),林獻堂的父親林允卿,為娛親而闢 為花園,稱為「萊園」,萊園距離林宅約一里路程,佈局幽靜,結構宏偉,依山環水、花木扶疏,林家 租墓亦在園中,是台中十二景之一,稱為「萊園雨霽」,因近年來萊園中學遷入該園之後以致風景有些 被破壞,甚為惋惜。 林家的「頂厝」,共有三落,兩旁均建有護龍與外護。先入「景薰樓」,又稱太子樓,該樓內構造 非常精緻美觀,古色古香,廳堂內懸掛有林奠國畫像及段祺瑞所題字聯。在正廳的門上,懸有金碧輝煌 的木匾一方,上書「文魁」二字,是林文欽於光緒十九年中式舉人。 「頂厝」各建築物之間,均有小巷,以便通行,巷的兩旁築有大牆,用以防禦火災之蔓延,日據時 期本省社會運動先驅林獻堂即居於此。「下厝」為一巨大宅院,門廳懸有「宮保第」的木匾一面,金銀 燦爛,彫刻精緻,該「厝」於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勇將林朝棟之故居而著稱。下厝的 祠堂,因年久失修頻臨倒潰,情景荒涼,原有華麗戲台一座,現僅殘留其部份礎石。祠堂已倒塌大半, 斷垣殘壁,到處可見。 民前一年(宣統三年)三月,梁啟超先生偕其女公子及湯覺頓來台遊歷 ,曾住此五桂樓,當時日人佔據台灣已有十六年,台灣與祖國完全隔絕,教 育除了舊式書房外,日人所受教育,只有其殖民地政策而已,因此台灣的知 識水準都停滯不前,對於當時思想、智識及國際情勢如道的更有限,梁啟超 來台,有了「扢揚風雅」的作用,影響所及,使得台灣同胞對袓國的孺慕之 情日益熱切,平日在日人的淫威之下,台胞的民族心理很少有宣洩的機會。 梁啟超的啟望崇高,號召力大,使得台灣知識分子所蘊蓄的民族情感,得到 宣洩的機會,自此以後對祖國的嚮往,成為台省同胞在日人壓制下爭取政權 的啟端。現在台中一中的創立即與此有密切的關係。 林家花園內林木蒼鬱,地形優美,近山麓處有林家上代墓園,房舍樓閣 及荷地等建築講究,古色古香,如登林家花園前山丘,可俯瞰霧峰全景。該 古蹟台灣罕有,各種景色令人留連忘返。 梁啟超寄寓林家花園時,曾有詩「萊園雜詠」茲節錄數首於後: 萊園: 「人物自是徐孺子,由林不數何將軍。 稍喜茲游得奇絕,萊園占盡月三分。」 五桂樓: 「娟娟華月霧峰頭,汜汜風光五桂樓。 傳語王孫應好住,海隅景物勝中州。」 夕佳亭: 「小亭隱几到黃昏,瘦竹高花淨不喧。 最是夕陽無限好,殘紅蒼莽接中原。」 望月峰; 「望月峰頭白霧滋,南飛鳥鵲怨無枝。 不知消瘦姮娥影,入夜還能似舊時。」 日據台後台灣到處詩社林立,其中規模較大,人才較多者有台北的瀛社 、台中的櫟杜、台南的南社,可謂鼎足而三,雄視全台,盛極一時。台中的 櫟社發源地霧峰林家,現在萊園中還有一座「櫟社二十年題名牌」是它的遺 跡,該社是光緒二十八年(面元一九○二年)由霧峰林家的林俊堂(癡仙) 首倡,初由林癡仙及其侄林南強與賴悔之結詩社,取名為「櫟」,嗣後有蔡 啟運、陳滄玉、呂厚菴、陳槐庭、陳基六等人響應,每年於春秋佳節,聚集 一堂吟詠。 民國十年,林幼春先生所撰「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記云:」櫟社者 ,吾叔癡仙之所倡也。叔之言曰,吾學非所用,是謂棄材,心若死灰,是為 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其有樂從吾遊者志吾幟」。由此 可知櫟社是一個遺民團體,而不以遺民自棄,還能不斷的抱殘守缺,研習所 謂的棄學,淬礪品德,宏揚民族正氣,從事漢學研究,保持祖國文化於不墜 ,用心良苦,雖受日人統治,而他們志節凜然,大大表現了生的本色。更表 現了該社當時反抗惡劣環境之積極性。
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台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造成的傷亡及財物損失為近百年來臺灣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 為提醒大眾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九二一地震發生後,政府及學者專家認為霧峰鄉光復國中基地中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貌,在幾個候選地點中條件最好震後地貌保存完整。 便於光復國中現址,規劃改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記錄地震史實,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後於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以彰顯其紀念及教育意義。
議會佔地18公頃,有二百多種植物,議會有花園、魚池等等,適會全家大小休閒的好地方。
”木匠兄妹”起源木器製作有20年的木匠父親。於1987年創辦昌立木器廠,主攻外銷日本的”組子欄間”而起家。木匠父親的工廠在極盛時期曾經有30 幾位師傅一起打拼;但是在大陸市場崛起後,許多工作都被大陸便宜人工所取代,而漸漸的生意受到波及;甚至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命運。 木匠哥哥和妹妹,不忍心父親辛苦經營大半輩子的事業就此荒廢,決定返鄉為父親倒閉的工廠再振興。原本在台北廣告公司工作的木匠哥哥在沒有任何資源、沒有資金的情況下,從繁華的台北回到樸實的后里鄉下;帶著一種使命、一個夢想從新整頓這屬於木匠的園地。 父親留下一座廢棄的工廠、和一座昌庫,木匠哥哥憑著之前工作的經驗和創意與父親的木工技術結合,研發出一個個可愛有趣的木頭小玩具、小家具;更搭上時下DIY的風潮;將木工廠轉型成提供大小朋友DIY的場所。 為了打造出木匠的理想天地,木匠兄妹將周圍的農地都租了下來,為了節省成本的考量下,從整地、翻土、種花、種菜、除草、釘柵欄、製作園區指示牌、彩繪、作品開發、教學…,都是由木匠兄妹一家人和志同道合的木匠夥伴一起親手打造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開始木匠父親還強烈質疑這樣做行的通嗎?!有發展嗎?!還甚至好幾度要鬧家庭革命;但這過程都透過不斷的溝通、堅持和執行,將上一輩的古老觀念給扭轉過來了。傳統產業不一定是夕陽產業,注入新思維和創意也可以讓它有新生命。 我們結合了木工DIY、有機蔬果園、花園、音樂演奏、美食、田園風光。希望讓來到這裡的每個客人都能享受生活中的寧靜、清閒和自己動手的滿足感。在午后父母親們吹著涼風、享受著咖啡美食、聽著輕鬆的音樂、自在的聊聊天;小朋友們敲敲打打製作屬於自己的木工作品、在田野草地上奔跑玩耍、放風箏…。 在這裡,生活可以很簡單、快樂變得很自然。感謝您來到這裡,建議您走進有機蔬果園、花園,去看看植物的生長、觀察菜蟲啃菜葉、蜜蜂採花蜜,體驗大自然正在上演的精采戲碼,感受純粹的田園生活;來認識、照顧蔬果,自己動手做木工玩具、家具。
台灣商旅網 摩鐵部落格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版權所有 嚴禁轉載 ©2004-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